这几类补品不能随便吃!
1、红枣:4类人千万不能吃 一日吃仨枣,一辈子不显老。大枣性味甘温,能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。但是,有些人用大枣进补,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,甚至还会帮倒忙。1.痰湿偏盛者:这样的人常表现为舌苔厚腻、口甜或口中发腻、食欲不振,平时常感觉胃部胀满,严重者会伴有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眼睑及面部浮肿等症状。大枣的滋腻之性容易助湿,使得痰湿停留在体内难以清除,进而加重上述不适。这种体质的人更适合吃薏仁、红小豆、山药、丝瓜等健脾利湿的食物。2.容易上火的人:这类人体质偏热,经常出现便秘、口臭、咽喉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,而大枣性味甘温,偏于温补,若大量食用,如同火上浇油。3.感冒初期患者:感冒初期,入侵人体的风寒或者风热之邪正盛,若此时食用大枣,其黏腻的性质常常会导致邪气滞留,造成“闭门留寇”的后果,使得体内的病邪难以驱除,不利于感冒痊愈。4.糖尿病患者:大枣含糖量较多,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,病情加重。因此,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枣。

3、枸杞:血压高者不宜吃 枸杞有养阴补血、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的功效。诗人陆游老年时两眼昏花,就常吃枸杞,还留下“雪霁茅堂钟磬清,晨斋枸杞一杯羹”的诗句。一些人家里常备枸杞,用来泡水、煮粥,甚至每天都干嚼几颗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枸杞。枸杞滋补的同时有温热身体的效果,所以体内有湿热及痰湿中阻的人,表现为高血压、性情急躁爱发脾气、平日里大量吃肉而满面红光的人,以及感冒发烧、身体有炎症、腹泻的人,都最好别吃,否则不但达不到养生效果,还可能加重病情。其次,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的人,在炎热的夏季不宜吃枸杞,否则会出现食欲下降、胃脘满闷或吐酸水等现象。另外,枸杞含糖量较高,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服用。枸杞的最佳吃法是生吃,就是将枸杞用流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嘴里干嚼,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得更加充分。提醒大家,用枸杞保健需要常期吃、少量吃。不可一次大量食用,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比较合适,治疗用可增加到30克。

5、海参:脾虚便秘者不宜吃 中医认为海参是温性食物,能够补肾益精,养血润燥。海参的蛋白质易于吸收、消化,很适合身体虚弱的老人、术后患者。一般来说,阳气虚弱者,在冬季变现为手足冰凉、夜尿频多等,适当进补可祛除寒气、增强体质。儿童属稚阳之体,不宜吃海参进补,只能偶尔作为食物吃,另外,脾胃虚弱、痰多便秘者,口腔溃疡或肝火旺者也不能吃,有海鲜过敏史或皮肤病的人,更应谨慎。

7、西洋参:容易水肿的人不宜吃 西洋参虽然适用人群很广,但如果药不对症,也会起到反作用。中医认为,西洋参属于凉药,宜补气养阴。如果身体有热症,比如口干烦躁、手心发热、脸色发红、身体经常疲乏无力,使用西洋参类补品可以达到调养的目的。反之,若咳嗽有痰、口水多或有水肿等状态时,就应避免服用西洋参,否则就会加重病情。另外,一些胃寒湿者也不宜服用。西洋参不利于湿症,服用时还要考虑季节性。春天和夏天气候偏干,比较适合服用西洋参,不宜服用人参或红参;而秋、冬季节更适宜服用人参。相对于人参,西洋参的补气作用温和许多,也不似人参温燥,所以对量上没有特别的要求。每天含4~6片,相当于生药不超过5g,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。在吃法上,要注意最好不与浓茶或咖啡一起服用,以免减轻功效。

9、何首乌:切忌切忌过量 何首乌作为一味知名度较高的中药,作用确有很多,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,还有补气养血、乌须发、强筋骨的功效。何首乌分为制首乌和生首乌两种,两者的功效大不相同。制首乌也就是熟何首乌,有补肝肾、益精血、乌须发等作用,一般医院药房提供给患者的何首乌大多是“制首乌”。而生首乌,一般是用来通便、促泄、解毒等作用。生首乌未经炮制,内含有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,主要成分为大黄甙和大黄酚等,具有毒性,主要体现在肝脏损害引起肌肉麻痹等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在2014年7月曾发布“口服何首乌肝损伤风险”的提示。医学专家表示,何首乌是一味中药,本身有一定毒性,如果未经区分制首乌和生首乌,大量服用会出现中毒症状。据《安徽商报》报道,安徽小伙因为脱发问题先后到两家医院求诊,4个月内服下何首乌总计5.9斤,结果被查出药物性肝功能异常,其后肝功能快速衰竭去世。通常来说,肝功能不全者、肝病家族史者不宜吃何首乌,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.5g,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.0g。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,同时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,注意监测肝功能。

10、薏米:三类人不能吃 薏米营养丰富,祛湿效果一流,被誉为“生命健康之友”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,薏米有防癌的作用。适用量:每餐50~100克。不过,薏米性寒,长期食用会让虚寒体质的人身体又愈加冷虚,导致体质偏弱,经期月经不调等问题出现。备孕的人和孕妇不要吃,否则很容易导致流产。
